来源:人民日报
我们身边的“衣食住行”,存在多少浪费?这段时间以来,“舌尖上的浪费”引起大家广泛关注,“光盘行动”也从口号落实到了很多人的实际行动中。然而,除了舌尖上的浪费,由于消费观念不科学、消费行为不恰当,生活中的衣、住、行方面,还存在不少习以为常却视而不见的浪费。
浪费和消费仅一字之差,涵义却千差万别。扩消费,反浪费,衣食住行皆可有作为。节俭,从我做起,从身边做起,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。
——编 者
本报记者 王 珂
对于一套装修过的二手房,一般来说,局部翻新一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。比如门、门套脏了,打磨再重新油漆一下,还可以正常使用,地板、大理石也是如此
“原来的房东是一位老伯,装修的颜色和风格比较老气。我跟妻子商量了一下,打算把家里改成田园风格。”
3月24日下午1点,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一家装修灯饰店里人头攒动。趁着周末,李林和王丽这对80后夫妻从望京赶来,为自己正在装修中的房子购买灯饰。
去年底,李林夫妻二人在望京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。原来房东的装修是2003年完成的,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个性很“潮”的李林夫妻。
李林说,装修的第一步,就是把原来的地板、橱柜、暖气等都拆了,让房子基本恢复“毛坯”状态。
李林觉得,买这套房子基本上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一笔投资。前期投入了那么多资金,现在装修再多花点也值得。几方面综合考虑起来,一次装修到位成了最终选择。至于是不是浪费,就顾不上那么多了。
在离灯饰店不远的一家装修设计公司,装修设计师小张告诉记者,在北京,买房之后进行彻底改装甚至豪装的现象并不少见。这个成本,相比买房成本来说较低,很多买房人乐意承担。但是,因此产生的装修浪费确实也不容忽视。
过于追求装修风格。有的小区交房时明明已经是精装修,但是新房东却因为不满意装修风格,就把刚刚装修好的地板拆掉、瓷砖砸掉,按照自己的想法再装一遍。
装修总想推倒重来。有的业主在装修房子时,不管原来的物件还能否正常使用、门窗是否可以重复利用,直接全部清理掉,全套更新。
购买建材就买贵的。选购装修器材出手大方,往往倾向于购买最响亮品牌的最新产品,“不看效果看广告”,很少综合考虑自家的设计风格的需求,最终买来用不上。
多余建材随手扔掉。对包清工的装修家庭来说,装修房子剩余建材的情况比较多见。大多数也是随意丢弃,造成浪费。
“虽说一分价钱一分货,多花钱能买质量更好的产品,但精打细算也是十分重要的。”小张说,如果只顾追求奢华和个性,就算花了钱也未必收到好效果。毕竟,装修就是让家里更温馨、更舒畅,简约风格一样可以达到实现这个目标。
怎样在家装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浪费呢?小张建议,首先就是调整心态,不要一味追求奢华。其实,简约家居风格既能合理地节约材料,又能保持空间的通畅,让身心得以放松。
对于一套装修过的二手房,最好能在装修之前做一下“体检”,再决定是全部改动还是局部翻新。一般来说,局部翻新一下就能收到不错的效果。比如门、门套脏了,打磨再重新油漆一下,还是可以正常使用,地板、大理石也是如此。
再就是在选购之前精确计算所需建材数量。尽量和施工人员多沟通,按需购买。如果还有装修余料也不要随意丢弃,可以选择销售给专门的回收公司。
本报记者 杜海涛
四轮驱动、大排量……消费者不恰当的选择造成浪费,道路交通设施的不科学也让人们被动选择开车,“上班开车,送孩子上学开车,甚至连打瓶酱油也开车”
周一,广州早高峰。拥挤的马路上,张力驾驶着自己的大众途锐SUV,已经缓慢地磨蹭了1个小时。
张力住在广州远郊,从家到公司,有十几公里的距离。由于地铁不通,公交不方便。去年下半年拿到驾照后,他立即参加了摇号。很幸运,张力摇中了。买车时,他也考虑过是否买一辆经济型小汽车,但一想到摇号之难,平时又爱好出门旅游,再加上经济能力尚可,就买了一辆3.0排量的SUV。
可是,由于工作太忙,几个月下来,张力根本没空安排旅行。每天,他开着途锐,在上下班的车流缓慢前行,单油耗,就比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高出一倍多,这让张力后悔莫及。
我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不久,在许多人眼里,汽车和地位、财富、身份等要素捆绑在一起。车企为了赚钱,就迎合消费者的欲望,不断加长车型,大尺寸、大排量、超豪华汽车层出不穷。大排量汽车是为长途旅行准备的,而今,一些人买了大车用于市内出行,根本发挥不出排量大、速度快的优势,造成巨大浪费。
消费者不恰当的选择带来了浪费,道路交通设施不科学也会让人们被动选择开车,患上了汽车依赖症。
去年秋天,北京赵卓3岁的女儿上幼儿园了。如何送孩子入园,赵卓每天都很纠结。从家到幼儿园,不过一两公里,按说,骑自行车最方便。可是,小区门口双向10车道宽阔的大马路,愣是没划自行车道,每次骑车,都是在汽车滚滚车流的夹缝中穿行,骑车成了冒险。如果步行,走路很费劲,对3岁的孩子来说不现实。大多数时候,赵卓总是开车。
“上班开车、送孩子上学开车,甚至连打瓶酱油也开车”,频频开车出行,一方面浪费金钱,最主要的是,本来完全可以不用开车的活动,都借助于开车完成,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拥堵,给环境、能源增加压力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京生认为,汽车进入家庭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,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人们享受现代文明生活。提倡汽车科学消费、理性消费,反对浪费,是政府、社会和消费者个人的共同责任。
如今,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,已经出台政策限制大排量SUV汽车,就是为了节约能源,减少污染。近几年,随着中国市场上大排量SUV汽车越来越多,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,扶持更多小型化、轻量化的轿车进入家庭。
此外,在规划道路资源时,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,并为自行车、步行留出足够的位置,让人们能够自主选择多种途径出行,消除汽车依赖症,实现节约能源、绿色出行。
王 丹
大商场竞争激烈,为了招揽顾客,服装品牌就在店面装修和宣传上下功夫。这些虚高成本抬高了衣服的定价,造成物非所值
气温逐步回升。上周末,家住北京海淀区的王阿姨和家人来到位于中关村大街的当代商城,想要买几件春装。女装店刚逛了一半,衣服上的价签就让他们没了兴致:一件普通的春装连衣裙最便宜的也要2500元左右,还只能是中档品牌。
“这么贵的衣服,物非所值,花的都是冤枉钱。”王阿姨不住地摇头。
潘秋梅在当场商城一家女装品牌店做导购,已有5年多的工作经验。她说,“从一开始接触这个行业,服装价格就一直只涨不跌。不仅大品牌一路看涨,就连一些小女装品牌的牛仔裤也从前几年的300元左右,涨到现如今的七八百元一条,个别款式甚至卖到1000元!”
真的值这个价钱吗?她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:“这条标价2788元的裙子,其实成本价也就只有800元左右吧。”小潘认为,现在的服装普遍“名不符实”,就连导购自己都觉得自家衣服定价过高。
既然名不符实,那这道价格高墙是怎样堆砌起来的呢?
小潘认为,主要是商场营销成本偏高,特别是商场装修、宣传等成本很大。这一系列的成本都加在了服装的终端售价中,造成成本虚高。
小潘以自家品牌为例算了一笔账。作为一家中高档国内女装品牌,该店月均营业额约30万元,虽然没有进场费,也不用再缴纳租金、物业费、水电费等,但商城规定每月营业额的30%需向其上缴。还有设计、加工、质检、运输……一条龙下来,每个环节都成为“成就”价格高墙的一块砖。
她说,要想进驻大商场,必须有足够的营业额做支撑;大商场品牌竞争激烈,为了招揽顾客,就在店面装修和宣传上下功夫,“最低标准是吸引顾客走进店里。”
据小潘观察,很多品牌店大多一年装修一次,换换风格。小潘工作的店面是一年前才新装修的,装修费十七八万元,在女装这层算是较朴素简洁的。小潘指指隔壁的店面说:“他们主打韩国大品牌,比较奢华,去年一年就装修了三次,光装修费就要100多万元。这部分资金压力,肯定会转嫁到顾客身上。”
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表示,现在很多品牌都瞄准高端市场,通过追求高价来体现价值,店面越来越豪华,各种广告、宣传轮番轰炸。她呼吁,服装企业要在产品设计与功能上多做文章,特别是滤掉虚高成本,减少浪费,让消费者真正感觉自己所买的商品物有所值。